90後創皮鞋品牌 創業格言:做生意要懂得認輸!
發布時間: 2016/10/20 12:45
最後更新: 2016/10/24 18:25
1994年生的何俊傑(Curtis),今年才22歲,已滿腹生意經,未至於當上傑青、2年供斷300萬單位,但在今年5月,當同輩剛完成大學畢業試,他已經創立了皮鞋品牌The Korner,每月營業額逾20萬,產品分銷台灣上海,一盤生意市值過百萬。當傑青不是他的目標,創業原因很簡單:
我做生意,都係為了不打工!
Curtis家裏從事小生意,但「成功不靠父幹」,創業沒用過家裏一分錢,想要做買賣,始於15、16歲追名牌。
後生仔想着名牌,但每日只有幾十元零用,於是上網找二手衫,明明原價600、700元的A Bathing Ape T恤,200、300就有交易。
幾次網購後,靈機一觸想到將二手衫再轉售,既可賺零用,又可以多幾件名牌衫替換。於是在網上蒐羅潛力二手衫,先把舊衣洗淨,再到淘寶訂購牌子標籤附加在衫上。雖然客人都知道是二手衫,但衣服被重新包裝後變了九成新,一轉手,每件可賺50元到100元,每個月可賺6000至7000元。
獨愛紳士文化
Curtis眉精眼企,賺錢很積極,卻常強調自己懶,轉售二手衫是門財路,但揀貨、出post、清潔再包裝等雜事,花的時間非常多,所以在DSE考試前夕,決定擱下生意,轉攻他口中「唔使用腦」的炒波鞋:
只要余文樂、陳冠希穿過亮相的新款波鞋都必定大賣,我想都不用想,直接每款入10對,一出post就有人買。賣二手衫賺幾百,但炒波鞋賺的錢是倍數計。
一年間,成功考上新聞系,同時淨賺10多萬。愛炒波鞋,但他實際偏愛英倫風格,反不好波鞋文化,花時間上網研究皮鞋和西裝,還在網上結識了一班同樣熱愛紳士文化的中產,大家開WhatsApp group討論穿衣心得:
當中有教師、律師,最初他們覺得我好怪,哪有後生仔鍾意西裝皮鞋?他們還以為我是有錢仔。
數口精的Curtis,發覺到洋服店造西裝一套造價8000至9000元,成本大部分歸布料,便想到在外國網站直接訂購布匹,再把買回來的布匹分賣給網友同好,偶然開拓另一門生意渠道,同時為日後創業鋪了伏綫。
做生意保文化
一買一賣,賺了錢,但沒有滿足感,踏入大學final year,便開始想前途問題:
大學期間做part-time sale,時薪幾十元,辛苦由朝做到晚賺的錢卻有限,我很懶,想辦法不打工,但又不想再靠炒賣賺錢,不如試試創立品牌。
過去幾年對紳士裝束的鑽研,令他對歐洲服飾的原材料門路頗有認識,畢業試後買機票隻身飛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直接找皮革供應商,又到中國皮鞋廠逐家考察拍門,最後找到心水生意夥伴,決定從造皮鞋入手:
我的創業成本只用了幾千元,造了男女款各一set不同顏色的Driving Shoe做樣板,一方面在網上賣,另一方面找門路將鞋分銷到上海天津,始終『香港』兩字在中國還是有市場的。
首批皮鞋定價在500元以下,目的在吸引年輕一族嘗試初階而有質素的紳士味:
你很難定義香港男士的穿衣style,一般都是追牌子,都頗悲哀。紳士文化很有內涵,亦可以貴買平用,值得投資。
從5月至今,The Korner創立短短時間,除分銷國內外,在香港每月銷售也約300對。Curtis卻說創業前交了很多「學費」:
之前做二手買賣和炒波鞋,經常眼光失準,許多死貨仍砸在家;大學時期又膽粗粗試過跟朋友夾份開快速剪髮店,但信錯人、生意不好,做了3個月不見起色要執笠,蝕了點錢。
屢敗屢戰,只因一直記着爸爸的生意格言:
做生意不要怕輸,但要懂得認輸!
【其他熱話】80後公關出走英國學造帽 業餘創頭飾品牌
【其他熱話】90後女生開西裝店 承傳香港裁縫手藝
【其他熱話】黃大仙下邨244呎蝸居 全屋變型傢俬增空間感【有片】
【其他熱話】過百萬元年薪CEO 轉行賣咖啡由零開始
【其他熱話】80後咖啡店老闆梁迪倫創業之道: 年輕人要鎖定目標
【其他熱話】80後開甜品店 學明哥免費請老人家食甜品
撰文 : Witty TOPick記者
欄名 : Citylfe